中庸平和:论蒋琬的政治地位及优劣得失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0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诸葛亮去世后,蒋琬成为蜀汉政权的首任继任者,与费祎、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。《华阳国志》记载:当时蜀地百姓将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及董允尊为'四相',又称'四英'。 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《三国志·蜀书》在不同传记中都强调蒋琬的继承人身份,但结合其实际年龄和仕途经历来看,他更像是过渡时期的辅政人选。其主要作用是在诸葛亮遭遇意外时稳定大局,安抚人心。

展开剩余51%

考虑到夷陵之战使蜀汉损失大批青年将领(冯习、张南、傅肜等战死,黄权降魏),诸葛亮不得不倚重蒋琬等年长者。据《益部耆旧杂记》,诸葛亮病重时只认可蒋琬、费祎可继任,对其他询问不答,可见蜀汉人才匮乏。 作为过渡人物,蒋琬表现称职。诸葛亮死后,魏延、杨仪争权失败,而蒋琬凭借年资优势稳定局势。他既无戚容,又无喜色的沉稳表现获得朝野信服。从丞相府长史转任尚书令、大将军后,他延续了辅政工作。这种平稳作风为费祎、姜维的成长争取了时间。 但蒋琬的军事能力明显不足。延熙元年(238年),他奉诏屯兵汉中准备北伐,却因司马懿迅速平定辽东而错失战机,被杨敏批评作事糊涂。此后他计划沿汉水东征上庸三郡,又因航道险恶遭群臣反对。更糟的是,造船举动引发东吴猜疑,步骘、朱然等误以为蜀汉要联合魏国攻吴。 东征计划流产对蒋琬打击很大,他退驻涪城,将军权交给费祎,自己保留大司马头衔。在最后三年里,他支持姜维任凉州刺史,为蜀汉培养接班人。246年病逝,谥号恭侯。 纵观蒋琬一生,虽才华有限但气度恢弘:对杨仪的诽谤隐忍克制,对批评者杨敏公正处置。在政权过渡期稳定大局,面对挫折坦然自省。正是这种中庸特质,使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实现平稳过渡,恭侯谥号实至名归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你家娃还在当“乖宝宝”?小心错过这个黄金发育期!_身体_运动_肌肉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开元app下载官网下载3.0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